探索人生智慧的《相约星期二》:一堂终身难忘的课程
大家好,关于探索人生智慧的《相约星期二》:一堂终身难忘的课程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,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的知识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!
什么样的人适合谈人生、谈感情?余秋雨说,这位老人可能是一位哲学家。
但现实中,我们常常发现老人、哲学家临终前并不分析自己的人生,而是做日常的事情,或者说几句简洁的感叹。
例如,王阳明临终前说:“心明了,还能说什么?”一共八个字;弘一法师云:“悲喜参杂,见观经”,七个字,让人迷惑不解。
他去世后,学生们写了这本书,记录了教授每周二讲授的“人生课程”。
《相约星期二》
衰老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去面对它。
通过接受衰老,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许多美丽而真实的事物。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,我们享受当孩子的乐趣;当我们是老人时,我们享受当老人的乐趣。
当人们变老时,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:“周围的世界突然变得比原来想象的更年轻、更生动。
你会慢慢地发现,各种谚语、格言充满了生命力,而这些在你年轻时一直认为已经死气沉沉、腐朽不堪。 ”
默里教授说:“衰老不是衰退,而是成熟。”
就像一棵庄稼一样,从播种、生长、成熟、收获,都要经历和完成。接受衰老,幸福就会降临到你的生活中。
《寻梦环游记》中有一句话:“人会死两次,第一次是生理死亡,第二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忘记你。”
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这部电影的另一个名字是《coco》 。
Coco是影片主角曾奶奶的名字。曾奶奶有一位深爱她的父亲赫克托。早年,赫克托为了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,抛弃了家人和女儿,与朋友们私奔。但当赫克托想要回到家人身边时,却不幸被好友杀害。
90年后,唯一记得赫克托的可可即将去世。当世界上没有人记得他的时候,他也会在亡灵世界中消失得无影无踪。电影的最后,童年的音乐再次响起,曾祖母可可想起了父亲赫克托,即将死去的赫克托重生了。
David Eagleman 在《生命的清单》 中写道,一个人一生会死三次。
第一次,当你的心脏停止跳动、呼吸停止时,你在生物学上就被宣告死亡。
第二次,当你被埋葬时,人们穿着黑衣参加你的葬礼。他们宣布你不再存在于这个社会,你悄然离开。
第三次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又忘记你的人,所以你就真的死了。整个宇宙将不再是关于你的。
《挪威的森林》写道:“死亡不是生命的一个独立方面,而是作为生命的一部分永远存在。”
默里教授还表示:“死亡结束了生命,但它无法结束情感联系。”
只要我们彼此相爱并牢记在心,即使死了也不会真正灭亡。
因为彼此的爱依然存在,活在每一个曾经感动过、爱抚过我们的人的心里。
钱德勒在《漫长的告别》中说道:“故事的结局并不重要。生命唯一能保证我们的就是死亡。所以我们最好不要让那个结局夺走故事的光芒。”
今天,当我重读《相约星期二》时,我的内心依然波涛汹涌。当前,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。 “一孩政策”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无情地降临在亿万老年人身上,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。当社会化养老保障机制尚未完善、独生子女陷入困境时,读《相约星期二》。它可以使我们精神坚强,摆脱恐惧,远离绝望,积极面对晚年。它让我们诠释“夕阳无限美丽”的热情;也让我们能够从容、从容地看待人生的夕阳。请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。